5)內檢測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經過多年應用,內檢測技術已經成為評價管道缺陷和確保管道完整性的首選技術。高分辨率的內檢測器(幾何、腐蝕、裂紋)可探測、定位、測量并顯示管壁上的異常。這些異常可以表示為幾何變形(凹陷、圓鑿、橢圓變形、折皺、彎曲)、腐蝕、裂紋和其他缺陷。但是、研究世界上最近發生的危險液體和天然氣管道事故,卻發現一些內檢測結論為可繼續運行的管道,在內檢測后的 6~12 個月內就發生了失效事故。
2005 年,美國管道安全辦公室發布的數據表明,這些經過檢測卻很快出現故障的管道,失效原因中,缺陷未被探測到的占 51%;對缺陷特征低估的占 32.3%;錯誤辨識的占 16.7%。這種現象對內檢測器及相應的內檢測器技術提出了質疑,文獻指出了內檢測器面臨的問題和發展的問題。
內檢測其已經從純粹的檢測工具,轉變為一個精確地測量手段,目前面臨的問題如下:①管道測量的目標處在一個復雜、連續、變化的內部環境(壓力、溫度、腐蝕等)和外部環境(周圍土壤、腐蝕、第三方干擾等)。②內檢測器運行過程中,其關鍵部件可能會失效,但無法及時更換。③智能檢測器的運行參數不穩定,如速率、磁場、檢測期間傳感器故障。④實際存在的缺陷數量大于被內檢測器檢測到的數量,缺陷的實際大小一般大于內檢測器給出的數據。⑤創建一個內檢測方法與對比標準非常困難。
分析以上情況,內檢測技術應該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①需要進一步改進內檢測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以改進現有內檢測技術存在的未探測到、低估危險及錯誤辨識等方面的性能。②對內檢測數據進行整體的統計分析,確定內檢測遺漏和錯誤辨識的缺陷的數量、尺寸和位置,評價內檢測器檢測到的缺陷的實際數量和尺寸。③對各種內檢測數據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以對測量錯誤進行歸納、驗證檢測器、現場和計算機數據。
(5)工作建議
完整性管理是保證管道安全運行的有效手段。中國管道行業已經初步建立起完整性管理的理念,開始制定完整性實施計劃及相關技術標準,并已經對陜京管道、廣東 LNG 管道等進行了內檢測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更好地開展完整性管理,現結合國際上完整性管理的最新進展,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對直接評價的重視程度。由于內檢測技術適用范圍的局限性,相當數量的管道需要通過直接評價技術進行完整性評價。應該加強對直接評價技術的研究,適當引進直接評價技術,對不適合內檢測評價的管道進行完整性評價,提高完整性管理技術水平。
2)制定并監督實施強制性的完整性評價計劃。在國內缺乏強制性法律的情況下,各大石油公司應該制定包括直接評價和內檢測等評價方法在內的完整性評價計劃,提出強制性要求,使管道完整性管理從試點逐步納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